NEWS新闻中心
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—我与联赛共同成长

2025-09-25 14:34:5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十载磨一剑,今朝显锋芒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十周年庆典,这项赛事不仅见证了无数击剑爱好者的梦想与汗水,更成为中国体育社会化发展的生动注脚,从2015年首次举办至今,联赛已从初创时期的12站分站赛拓展至覆盖全国28个城市的规模,参赛人数从不足千人增长至年均超三万人次,成为中国最大的击剑赛事体系之一。

十年耕耘,筑梦击剑

联赛创办之初,中国击剑运动正面临专业化与大众化脱节的困境,虽然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,但大众参与度始终不高,联赛创始人张伟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俱乐部联赛搭建一个平台,让击剑从神秘走向大众,从精英走向普及。”

十年间,联赛不断创新赛制,增设U8至U40+多个年龄组别,设立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同时推出个人赛和团体赛,2018年引入的积分排名系统,使选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定位自己的技术水平,2021年推出的线上裁判系统,更使比赛评分更加公正透明。

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教练李晓东感慨道:“十年前,想找场比赛都要跑到外省,现在每个月都有不同级别的比赛,孩子们每年能参加10-15场正规赛事,这对运动员成长至关重要。”

与剑相伴,共同成长

15岁的上海选手王嘉怡从6岁开始接触击剑,正好与联赛同龄。“我参加了每一届联赛,从最初连剑都握不稳,到现在获得U15组别花剑冠军,联赛记录了我的每一步成长。”像王嘉怡这样的选手不在少数,数据显示,连续参加五届以上联赛的选手超过8000人,其中32%进入了省市专业队,15人入选国家集训队。

联赛不仅培养运动员,也培育了裁判、教练和赛事运营人才,国家级裁判刘颖告诉记者:“十年前,全国合格击剑裁判不足百人,现在已有超过2000人通过联赛裁判培训体系获得资格认证,联赛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平台,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项事业。”

社会化运营的成功探索

联赛采用“政府引导、企业承办、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开创了国内击剑赛事社会化运营的先河,赛事总监陈昊透露:“前十届联赛累计吸引赞助商62家,门票收入超过4000万元,衍生品销售额达1200万元,我们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,开始反哺击剑运动发展。”

这种模式的成功带动了击剑产业蓬勃发展,全国注册击剑俱乐部从2015年的89家增长到现在的超过600家,击剑人口突破30万,相关装备厂商从最初的3家进口品牌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个国内外品牌,国产击剑装备市场占有率从不足10%提升至45%。

科技赋能击剑运动

联赛十年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,2020年,联赛引入电子裁判系统,通过AI技术辅助判罚;2022年推出VR观赛系统,让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比赛;2023年开发了击剑训练大数据平台,为选手提供技术分析服务。
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—我与联赛共同成长

“科技改变了击剑运动。”连续参加了八届联赛的老将张志成说,“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分析每一个动作,通过穿戴设备监测体能状态,这些进步让训练更加科学,也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。”
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—我与联赛共同成长

新十年的征程

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,联赛发布了“2035发展计划”,包括建设100所击剑特色学校、培养1000名专业教练员、推动击剑进入亚运会和奥运会业余组别等目标,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席阿利舍尔·乌斯马诺夫也发来贺信:“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成功为世界击剑运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。”

十年磨一剑,砺得梅花香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体教融合、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成功故事,无数普通人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自己的剑客梦想,而联赛也在与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成长中,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,下一个十年,这把剑将更加锋芒毕露,继续为中国击剑运动开辟新的天地。

搜索